安阳论坛

 找回密码
 点此@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查看: 4364|回复: 4

【汤水之滨】邺南首镇-宜沟镇的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5 12: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点此@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秃尾巴狼 于 2018-1-5 12:18 编辑

历史大事
  • 雍正十一年
  • (1733年)浚县宜沟镇划归汤阴县。
  •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一行
    人马来到宜沟,夜宿厅宫。
  • 1958年建宜沟公社。
  • 1984年宜沟改乡。
  • 1989年宜沟建镇。


武举人王金章
王金章是一武举出身,家建的房屋上有五脊六兽,建房用的木料全部是从东尖山上买的柏木木料,大门两边有上马台,下马台。他用的大杆洋刀100多斤重,犀牛角弓没有300斤的力气是拉不开的,练功用的青石有360斤,(又叫恨石,上面有眼)。村南地有一块地叫跑马埂地乃是他的练武场地。具听老年人说,王金章小的时候就有星相,其父五世主王链想买几亩地,要写文书契约,需要请客,叫王金章到宜沟去买肉,他买了后在回家的路上给生吃了,回家后父亲问肉呢? 他说吃了,父亲大怒,要拿杠子打他,他躲到了南大园的磨房中,躺倒碾盘上睡着啦,其父找到他时又要打他时,出现了一只黑虎阻拦住了,其父没办法了说:管你是龙是虎,不管你了,任你怎么样吧。年轻时一身的武功,大力气。有一次在回家的途中,路过大青山时渴了,到一水井旁讨水喝,担水的人不让喝,他气坏了,晚上就抱了俩石磙到那里把水井给篷住了,第二天有人去担水一看傻眼了,没有人能弄的动俩个石磙,只好又来请王金章去了。还有一次其父让他去犁地,在犁到半晌的时候他把犁寨丢了,管不住深浅了,他一气之下把手指当犁寨,到中午犁完才回家了。由于遭人陷害,卒于嘉庆3年10月。
1.jpg
北关响狮子,报警防洪水
永通河位于城北,由西向东,山洪暴发,冲刷自然形成,后经众人开友,于光绪27年(1901年)命名为永通河,河宽50米,水位].5米,最大流量为每秒150立方米,绕城流过,随后流至菜园高汉村双石桥入汤河,全长37公里。永通河每到汛期,山洪暴发时,洪水漫沟泛澜成灾。明末年间,当地宫员工一些大户商量后,在北门外修建了一座漫水桥(桥眼三个,中间桥眼高2米,宽2 .5水,两侧桥眼高1.5米,宽2米),桥头四个角按放了四只石雄狮狮子胸前挖有个小洞),相对而卧座,平时水从桥下流过,汛期山洪暴涨时漫桥流过,水冲进小洞,就会发出响亮的声音,以示人提高警惕防止洪水泛澜。为此古称“北关响狮子”相传至今。
2.jpg

南关裤腿桥,走桥不见桥
宜沟镇南城门外,有一个面积不算太大的广场,这里就是过去被人们称为“南关裤退桥、北关响狮于、四山五座庙、庙院走大车”的宜沟重要景观之—的裤腿桥,也许有人会问,我到过宜沟多次,怎么就没育发现广场下面还有座桥呢?对了,这就是宜沟裤腿桥的绝妙之处,人在桥上走,不见桥身处。说起裤胆桥的来历,历经岁月沧桑,这里面还流传有多年的风趣故事呢!宜沟,顾名思义,以沟居多,而南城门外称“五龙聚首”之地,面的护城河,西面锅罗沟,以及驿路、小官路等五路来水汇集一处,每到汛期一片汪洋,无法行走和交通。据重修南关跨溪桥碑文记载,南关裤腿桥原名跨溪桥,双足三窟,盘曲吐纳,经梁大雅所建。圣祖仁皇帝五十九年霜妃返京路过此地,桥坍塌不堪,狭窄不便,遂命新武孝廉张明远,力懂其事,用石平铺,而形便如旧。乾隆40年,此桥车轮马蹄众槛,森列全没,於*雨烈风,昔日巩固之形成又倾圯之,宜沟众衿士,育知之士)冯其登,壬邃等目触悄伤,立志补修:但念工大费广,独立,难成,因积少成参,众擎易车,於是就先益后募,用黄金五丁、神斧乃挥坞工,於乾隆40年庚子11月中修补竣工,当时负责此工程的有汤阴县正堂加五级、丰仲,汤阴县教谕李振兀,汤阴县训寻强振庚、胡筠、蔡璜、朱焕等。嘉庆年间,进土贾炳回家探亲(宜沟前进街人士,官居汉阳的正堂),行至南关,目睹跨溪桥到处坍塌,凸凹不平,行走十分小便。回家后,心情万分沉痛,就暗下决心为家乡父老乡亲重修此桥.待他思虑几天后,就找本街冯老云(宜沟有名绅士)即几家大户和一些知名人士,商议如何修桥以便行走和交通之事。他们根据地型、水的流向、汛期水流量,扩大规模,确定重新馅桥,更名为“裤腿桥”。

3.jpg
但困工程之大,用料真多,耗资巨大,交通不便,运输十分困难,怎么办?面对诸多问题,她们商量后,设想了桥上用白条石铺面、桥下用石磙子支撑的办法,因石礴两侧有脐眼,按上硫框—个牲口就司拉来,这样运输问题就迎刀而解了。在耗资方面,他们利用人们财谜心窃的心理,设想了以一斤石头换一斤小米的办法采诱惑人心,引入上当受骗。方案商定后,对工程用料做了详细计算。该工程由冯老云主持,经办人车老泽(芦胜街人)。次日主持人就派人到外地十里八乡四处张贴每交售一斤石磙子和条石,付给一斤小米的告示,大肆宜称宜沟建裤腿桥之事。这类好事,如同天上掉下了金元宝,一时间方圆数十里内送石磙的人蜂拥而至,络绎不绝。磙于送来后,并不马上开秤兑米,主持人让送磙子的各自堆放—块儿,为了便于识别和防止丢失,把自己磙子上的脐眼用铁锤任意打掉一个,并留下标记,等收齐后一次开秤兑米.没多长时间,宜沟南门外堆满了石磙于和条石。这时,经办人通知各村送石料的人都到宜沟开枰兑米。来时,送罐子的人们都高高兴兴赶着大车小辆来准备往回拉小米。开秤那天,主持人命人取来那杆特制的大秤,只见那杆秤长达丈余,粗若碗口,如同楝条一般,远远被两个棒小伙子抬来挂在杨树上,而秤砣却是一个大汉用吃奶力气才能抱起的小石磙于。结果——过秤,大破于12两,小磙子半斤(当时16两秤),送磙子的人一时都傻了眼,待回过味来后万知上当,纷纷嚷嚷,吵作—团。但主持人并不慌张.声称,买卖自愿,各行其便,谁如果感到吃亏,不卖拉回去也可以,但得交存放占地费。弄得卖台磙十的入有苦难言,卖吧,吃亏,不卖吧,一则是交占地费,二则磙子因没了脐限已成废品,只好自认倒霉,留下了磙于,拉回去了为数不多的小米。








发表于 2018-1-5 13:21: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编辑一下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5 14: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是宜沟镇翻身街的,美丽的故事有很多。你的配图不支持你的故事。建议你从汉代冷泉说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3: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8 10: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宜沟镇尚家庵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此@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安阳论坛 ( 豫ICP备11019084号 )    豫公网安备41050502000901

GMT+8, 2024-6-9 04: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