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论坛

 找回密码
 点此@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查看: 1845|回复: 4

关于“幼小衔接”,听教育局长怎么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8 11: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点此@注册

x
黄   艳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 局长

我们马上要开展的课题是《“幼小衔接”教育与小学“零起点”教学专项研究》,今天的会议主要是就这个课题的开展进行前期研讨。

1.jpg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育成了一个沉重的话题,成为家长的焦虑,教育过程成了一个一言难尽的过程。家庭出现“不辅导作业,母慈子孝;辅导作业,鸡飞狗跳”的情景,令人啼笑皆非,一声长叹。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同志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紧盯不放,坚决改到位、改彻底。”

最近一年,各地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极端事件时有发生,每一件都令人痛心不已。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每年9月1日,小学一年级家长领着那些浑身还散发着好闻的奶腥气的小朋友去上学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样的期待?一定期待十二年后,小小的孩子长成翩翩少年、亭亭少女,考上大学,意气风发的离开家乡小城,走入更广阔的生活。没有任何一个家长愿意出现变故。但是很遗憾。最近又看到一个消息:一个小学六年级女生,给家长打电话诉说“上个学怎么这么难啊”,随后从八楼一跃而下。

看到这些事,作为一个工作三十年的教育工作者,我实在没有勇气和底气说我们的工作没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是愈演愈烈。比如应试,过去是高三的事,后来就蔓延到整个高中,再提前到了初三,又往后延续到考研,现在竟然再往前提到了小学阶段,甚至几乎蔓延到了孩子一出生!这实在太危险了。孩子漫长的成长期始终处在单一标准的高度竞争、不断排名之下,除了少数的绝对优胜者,大部分孩子都难逃失败的阴影和身处劣势的自卑。

一个心理学家讲“一个成年人所受的伤害可以用他的童年来治疗,但一个人童年受的伤害需要一生来治愈”。童年,是个独立的年龄段,它绝不是成年的准备期,但不少人总是认为童年本身没有独立的意义,孩子终究要成长为大人,童年的意义只是为以后的成年生活做准备。这种观念蔓延到学校,就有了各种超前教育,“教育军备竞赛”。童年的意义逐渐被抹杀。杜威讲“教育无目的”,是说教育唯一的目的是孩子的成长,而且这个目的应该是跟儿童自身的成长经验、情感融为一体的,不能脱离孩子自身的特点去追求预设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儿童的禀赋,尊重儿童的情感,激发儿童的兴趣。杜威的理念被讲的很多,落实起来,却总是和行为分离。否则,怎么会出现幼儿园小学化、小学作业写不完的事情呢?
2.jpg

所以这个课题,基于对现实的忧虑、困惑,基于家长的焦虑、社会的痛点。

之所以选择小学一年级为切入点,是因为这是儿童开启学校生活的关键期,前面连着幼儿园,后面连着漫长的学校生活、学习生涯。

而且,六岁的小孩上学开始就面临着家长的焦虑、期待和“成年人的傲慢”。成年人的傲慢是什么呢?我(教师)教,你(学生)就该会,你跟不上那是你的问题。有些学校还要对入学儿童进行测试。据抽样统计,进行入校测试的小学超过了80%。这不奇怪吗?义务教育入学又不能选拔、不能分班,测试的结果除了“标注儿童”,用意何在呢?不得不承认,有些老师是带着“成年人的傲慢”的。小学入学第一周就跟家长说“你孩子上课不专心”“你孩子握笔姿势不对”“你孩子有点跟不上”……一大堆问题抛出去,心理素质弱一点的家长一下就陷入慌乱。我常想,公共场所有儿童专用的洗手台,商家也总是千方百计研究儿童的需求和喜好,为儿童设计各种产品,从来没有商家说要儿童适应产品的!学校呢?恰恰是简单傲慢地提供课堂教学这一特殊的“教育产品”,还经常给儿童贴一个跟不上的标签。课堂究竟应该以儿童为中心还是以教材、教师为中心早已经是无需争议的教育观念,结果在操作层面,在具体的教学行为层面,却远远没有做到关注儿童,不奇怪吗?教育成这样,在座所有人,包括我本人,谁也不应该置身事外。这是第一点意思。

3.jpg

第二点,这个课题方案的核心,是以实践为主要研究方式,以行动的改变为根本目的,以提升儿童在学校、在幼儿园生活体验为理想目标。用行动去实践,就避免了口头上的争论,理念上的纠缠。没有裁判的争论是一件喋喋不休的事情,根本争论不清楚。比如什么叫做“零起点”?什么叫儿童的快乐,等等。这个不争论,没有意义。这个方案里面用的“零起点”是课程标准、上级文件里的原话,地市教育局不自创新词,不自定政策,有上位的理论政策依据。不争论的意思是:我们要把这篇课题写在校园里,写在课堂上,写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多做少说。课题从春节以后开始启动,先做各种准备工作,由教研室来进行组织统筹,安排协调。从2021年9月1号开学开始,我们的实验学校、实验老师,将会全年展示课堂教学实录,让家长看到,学校在做什么,孩子的学习是怎么开展的。以往我们的教学,“在场”的人太少了,既出现好的教学大家不了解,教育受到无端指责的情况,也有不少不尊重儿童成长不尊重教育常识的行为没有引起重视,甚至外行叫好的情况。就像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既然公婆各说有理,就干脆把我们的课堂推出去,让老师怎么教、孩子怎么学这个过程敞开,引发科学地研究探讨。这个公开课首先要做到师生关系良好,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制定难度、进度,按计划实施。坚决不留课外作业。这样的话,在一年的时间里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处于公开状态。这是主动亮相,客观上当然是严格监督。老师要有底气,没有底气就亮不了相。

我们坚决防止把这个课题研究做成两张皮。在我们的论文和课题报告中,教育美好得不得了,像童话。结果学生的成长困境一点也没解决。“现在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生太苦太累,办学中的一些做法太短视太功利,更严重的是大家都知道这种状况是不对的,但又都在沿着这条路走,越陷越深,越深越陷。”我们必须从行动改起了!我们把重心落在对教学行为的改造、塑造上,不在一套一套理论上做大文章。实际上,我个人对一套一套的东西感到疑惑,因为现实生活并不成套,错综复杂,灰度很高,提炼成套,也许便于表达,但一套一套用,一定是形式主义,不照号。所以这个课题不苛求论文课题结题报告的规整、理论体系的完整,就是要落实在教育行为的切实改变。这个改变也一定是渐进的、缓慢的、逐步扩展的。

4.jpg

第三,我们这个课题阵容很庞大,从教育局行政力量、教研室专家力量、校长园长一线指挥力量全在。我们这些人首先回到初心,遵循规律,我们的十几万幼儿、小学生受益。阵容“豪华”,使命光荣。在课题进展过程中,我们不贪大不求全,不搞运动式、一刀切。今天是对各县(市、区)、各小学幼儿园的动员,大家会后回去研究,根据实际决定是否参加。如果大家内心不认同,没有主动性,仅仅作为一个行政命令去完成,一切形式主义必将应运而生,最后还要以形式主义检查形式主义,这样的研究没意义。我们小切口、小步子,精选有热情有条件的校长、园长、教研员、老师、有情怀的人做这个事情,不愿意做绝不强求。我们不怕人少,不怕队伍不壮大,就怕不扎实,不落实。只要认真做,哪怕有一所学校、一个班来做,就可以。第一轮做完,达到预期目的,再逐步扩大。

5.jpg

需要参加学校的校长给力。校长要理解课题研究的精神,思路清晰,按照课题要求一步一步地打造课堂,打造学科教育。需要教研团队给力。市教研室要拿出精干力量研究这个课题。要在实践推动行政引领上下足功夫,引领到位。教研员是当之无愧的学术力量、专家力量,要做好学术支撑,要跟校长和幼儿园结合好,多下去听课,多找一线的鲜活体验,多研究教育理论,指导应用。需要教育局给力。刚才民办园长反映幼儿园大班幼儿流失到“教东西”的幼儿园,不符合国家教育政策导向,教育行政力量就要依法干预。该亮黄牌的亮黄牌,该叫停的叫停,该取缔的取缔。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不断强化正面的教育观念,合理引导家长的选择,从根本上治理幼儿园不规范的办园行为。刚才有的老师希望幼儿园和小学拉起手,小学可以看看幼儿园是什么样的,幼儿园多了解小学是什么情况,这样可以增进配合。这些方面教育局大有可为,可以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为校、园合作当好助手,搞好服务。

6.jpg

第四,课题成果形式。除了课题所要求的必要文本之外,有几个最值得期待的成果。一是持续一年不间断的规范的课堂、课程、作业,形成这个课题的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如果没有人看就成为沉默的数据,这不行,要让他活起来,比如做一个专门的公众号,每天发布,要让家长得空就看。一年下来家长知道这个年龄的儿童在学校究竟怎样学习。这当然有利于家校共育。二是会出现一批学校和班级,以坚守正规教育观念为追求,课堂教学规范,教学效果良好,并且决不留校外作业。至少杜绝了“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现象。第三个成果,一些小学化倾向严重的幼儿园逐渐被家长主动抛弃,它要么主动整改,迎接新的教育观念,要么失去学生,失去办学基础。第四个成果是国家教育方针、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得到深刻理解和全面落实,在学校、在课堂教学这个终端得到最佳呈现。刚才王军局长讲的“教育要影响四类人”,我认为讲得很透。这个课题必将进一步影响校长,影响教师,影响家长,最终影响儿童,让孩子有机会度过一个正常的童年,一个不被焦虑和利益绑架的童年。其实,就像老年人被保健品惦记一样,孩子的童年也充斥了资本的力量,培训班要从孩子身上挣钱,卖教辅资料的要从孩子身上挣钱,他们蒙蔽了家长,以爱的名义,对孩子实施隐蔽的伤害。让教育回到它本来的面目,让孩子获得正常的童年,正常的成长,他将会获得比知识本身更宝贵的良好的生活态度,学习习惯,专注力的持续提升,良好的社交习惯,为人的礼貌,接受好的艺术素养的熏陶和教育,有社团可以参加,有各种项目化的学习可以进行,等等。通过这个课题,参与者将在行动中对教育重新理解,重新定位。

之所以花很长时间跟大家讲这个事,就是因为我觉得这是在行为上我们亟需要去跟进、去改进的事情,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去推动,希望能赢得社会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教育工作者要摈弃一些认识。比如“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比如“教育竞争是社会引起的”等等。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但是很片面,不争论。按照国家教育方针,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坚定不移,不受扰动。吴非老师讲“教育不仅要为孩子的人生幸福负责,还要为民族和社会的未来负责”,这个使命是社会、时代赋予的,不能被未经思辨的口号和精心包装的逐利动机扰动。产品有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这些都是超出个人认知必须经专业部门认证批准的。比如食品生产,能仅仅因为顾客喜欢就添加违禁的添加剂吗?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教育要履行自己的部门专责,像环保部门抓大气污染防治、像市场监管部门抓食品卫生安全一样,大力整治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教学行为、培训行为,我们要有自己的定力,要有清醒和理性,坚定不移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研究教育教学工作,遵循教育规律,回应人民群众的教育焦虑,用行动来践行,来改变,走出“越陷越深、越深越陷”的困境。

最后我想说,就当下教育,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长青。这个课题题目中有“守正创新”,“守正”两个字我非常同意,创新则不一定,也许只是回归。
来源:安阳市教育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此@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安阳论坛 ( 豫ICP备11019084号 )    豫公网安备41050502000901

GMT+8, 2024-3-29 18: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