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注册 登录
安阳论坛 返回首页

的个人空间 http://www.aylt.cn/?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转帖]安阳老胡同的建筑风格

已有 235 次阅读2008-1-29 14:13

 安阳胡同的建筑风格具有明清时期建筑的特点,古色古香的建筑展示了安阳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 老胡同的建筑风格 】


     北京的胡同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北京胡同已经成为北京的城市名片,走进现代化的北京城,人们感兴趣的不仅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四通八达的马路,还有那曲折幽深的胡同、温馨美丽的四合院。


     我市的胡同虽没有北京的胡同那么出名,但也有自己的特色,有着明显的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仓巷街位于老城区文峰大道北侧,东西走向。明清时期,仓巷街两侧多为官宦富商的宅第,建筑精美,装饰考究,因而与甜水井街并称为“龙凤街”。


     仓巷街院落布局二进、三进、四进不等,以三进居多,遂成五门相照、七门相照、九门相照格局。院落大门开在临街倒座房左边第一间,常见为坡檩下的金柱门。院内迎面为随墙影壁,常见样式为磨砖出檐,筒瓦小顶,墙心砌菱形方砖。


     主房较高大宽敞,多带前廊,硬山筒瓦顶。东西厢房为灰瓦顶硬山式建筑。青砖灰缝,角背、座花,雕刻细腻,刀法娴熟。隔扇制作精美,有龟背锦、方胜、套方、斜方棂等,峙头和山花多雕刻花卉、鸟兽图案,有吉祥如意的含义。


     仓巷街被列为安阳市传统民居保护街区,根据《安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挖掘古城民居的传统文化,安阳市人民政府2001年按明清时期民居建筑的特点,在仓巷街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范围内,对街道上的古民居进行了修复。修复后的民居主要以灰色调为主,建筑格局为中国传统的台梁式建筑构架,青砖砌墙,青瓦覆顶。门窗隔扇样式有步步锦、背锦、方格变形等,雕刻精细。影壁图案有卷草、卷花、卷叶等,各具风韵。峙头上雕刻有动物、花卉,图案精致,线条流畅。


     灰砖白缝、灰瓦覆顶,小巧玲珑的垂花门、黑漆大门、黑漆明柱、紫窗、紫檩、紫椽头……给人一种庄严、厚重、宁静、悠远的感觉。走进四合院,让你不由自主感受到四合院中那古朴典雅而又和谐亲切的氛围。


     仓巷街已成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安阳历史文化保护街区。


     除了仓巷街之外,还有几条传统街道同样有各自的特点,这些独具特色的街道成为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


     西大街是安阳老城的一条主要商业街道。西大街东段地处府城中心,紧邻鼓楼和城隍庙两个商业中心,商业地位十分突出。街道两旁均是铺户门面,门面后是二进、三进民居院落。


     西大街长645米,店铺以药材行、木器行、饭店为主,药材行集中在中段、东段,经营者多为河北武安人。门面售药,里院加工中药材。从这些门面前走过,总会闻到一股淡淡的中药味儿。木器行以中段路北“大来”号最为出名,一溜儿门面内摆放着传统和时兴的家具,传统的古色古香,时兴的时尚鲜亮。里院则是生产木器的地方。门面以传统砖木结构的瓦房为主,明柱带挑梁,门庭开阔,厅堂敞亮。路南少数建于清末民初的二层门面明显带有中西合璧的特征,其中正对大寺前街的一个门面,修有花瓶式女儿墙,使门面显得十分高大。


     东大街长1012米,街道虽长,但繁华不如西大街、南大街。店铺多为一层瓦顶,不带前廊,黑漆板条门,前店后作坊,以经营弹花、烟酒等行业为主,有的店铺也出售一些手工艺品。日伪时期,伪河南省省长陈敬斋曾在此街中段路南居住。他家有3个大院,128间房屋,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其中有一栋房屋名叫墨香阁,为单层砖木结构,双坡瓦顶,圆拱门,砖砌拱形门窗,很是精致。


     南大街长547米,店铺以医药、糕点、饭店、百货为主,其中,以街北段的“锦泰恒”点心店和“美华鑫”百货店最为出名。传统砖木结构的二层门面房较多,部分带前廊,二层住人,临街木板墙上开小窗。中段路西原内衣厂大门南侧五间中西合璧式门面,解放前曾是秦家轿铺。扶墙砖柱,弧形门券,两层冰盘檐,桃形女儿墙,衬托得门面十分醒目气派。


     具有明显中国传统建筑韵味的古老街道是安阳老城的一大特色,而具有西洋特色的建筑也是安阳老城一道别具特色的风景线。


     20世纪初,随着京汉铁路的开通,西风东渐,安阳老城南北大街、中山街、西大街、鼓楼东街等商业街上的金银首饰店、茶叶店、绸缎布庄、百货店、药店、照相馆、餐馆纷纷建起了“洋门脸儿”,用来招揽顾客。


     老城的“洋门脸儿”一般面宽3间至5间房,当时,一些大的商店为了使商店买卖兴隆、财源茂盛,把临街门面房的前墙砌成两三层楼高的一面水泥砖墙,并在上面雕刻出不同的图案,再涂上不同的颜色,作为商店的门面。其门窗洞口常砌平券、弧形券和半圆券。每到一层楼的高度,要砌冰盘檐,并把两侧的砖柱分成两段,砖柱顶上或雕塑狮子,或堆砌圆球、花篮等作为装饰物,成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壁柱处理样式的变体。女儿墙上部砌成半圆形、桃形,有的做成套花瓦式、花瓶式等。


     “洋门脸儿”一般都建有玻璃橱窗,用于广告宣传、产品陈列。但多数店面仍保留了传统的匾额、招牌和楹联,不过不是木制,而是用纸筋灰或麻刀灰做在店面的突出部分。在每家“洋门脸儿”的上面都镌刻着介绍本商店经营品种、服务项目的字样,如大药房的“洋门脸儿”上镌刻着经营川广云贵西藏等地道药材、专营人参鹿茸犀角羚羊角麝香贵重药材、代卖各种丸散膏丹饮片等字样。


     耐人寻味的是,外来的建筑形式并没有完全取代传统的建筑形式。受传统民俗的影响,许多传统的装饰仍然出现在“洋门脸儿”上的雕塑中。雕塑多为浮雕,用铁丝、竹片做成骨架,麻刀粉泥成型,干后涂以各种色彩,栩栩如生。像中山街鼓楼后的一处“洋门脸儿”上,大面积女儿墙上雕有寿星、仙桃、鱼、龙等图案,也有雕“刘海戏金蟾”、“麒麟送子”、“松鹤呈祥”等装饰性浮雕的,表达了人们祈求幸福、安康、自由的美好意愿,也成为东西建筑风格融合的范例。


     解放后,安阳的几处“洋门脸儿”大都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消失了,现存的“洋门脸儿”已成为安阳的城市记忆,为研究安阳近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点此@注册

QQ|手机版|安阳论坛 ( 豫ICP备11019084号 )    豫公网安备41050502000901

GMT+8, 2024-6-16 01: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