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注册 登录
安阳论坛 返回首页

的个人空间 http://www.aylt.cn/?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转帖]安阳胡同记事

已有 203 次阅读2008-1-29 14:15

一张民国二十三年绘制的《安阳县城市图》上能清晰地看到安阳整个城市的街道布局。安阳老城位于安阳市市区建成区的中心,始建于后魏天兴元年(公元398年),增筑于宋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改筑于明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几经变迁,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和形制。老城四周有坚固的城墙,北城门名拱辰门,南门名镇远门,东门名永和门,西门名大定门,1932年开辟了新安门,即今小西门。南北城门还筑有瓮城,城外有护城河,城内有马道,便于防御。
     相关资料记载,安阳古城地势呈龟背形,鼓楼广场为全城地势最高处。城内街区布局具有中国典型的古城风格,以北大街、中山街、南大街为中轴线,“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整个街道布局呈“片”字形,布局十分严谨。古城中庙、塔、楼布局得当,如高阁寺、文峰塔、城隍庙、小白塔等文物古迹,以朴素的青灰色民居作为陪衬,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古建筑群体。庙、塔、楼的黄、绿、蓝等多种色彩的屋顶与大面积民居的青灰色屋顶高低错落,使古城的空间轮廓在色彩上富于变化。老城中均匀分布着大小数十个坑塘,有暗河与护城河相通,护城河通过万金渠等沟渠与洹河相连,形成了城市的水系。坑塘周围绿树成荫,近处亭台楼榭、传统民居倒影水中,形成亲切宜人的环境氛围。
     这就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于此的安阳古城,在这座古城中,有许多我们要了解的胡同。
     那么,让我们拂去岁月的尘埃,共同走进这古老的城市小巷。
     【   安阳胡同名称的特点   】
     安阳的老城区就像个谜一样,不仅街道的布局像个迷宫,就连街道的名字也让人记不太清楚。记得小的时候去老城,明明是从这个街道进去的,走着走着,一转眼看到的却是另一个街道的名字,转回头去找来时的街道,却怎么也找不到了。那时候,如果谁能在老城里进出自如,是让我十分羡慕的。
     胡同的名称包罗万象,有的名称反映了胡同的明显特征,有的名称则表露出人们的美好愿望等。胡同的名称还反映出胡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资料显示,清乾隆年间的《彰德府志》里,府城街道还没有“府”的名称。以后街道逐渐增多,1933年,《续安阳县志》中已经有了九个“府”的名字。“府”其实就是一些小巷、街道,它们的名称有一些是根据周围一些建筑物或民间传说得来的。
     安阳解放后,民间比较认同的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要说起这些街道名字的来源,那是有一番说头的,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7类:
                   第一类
     以方位命名。其中,一是直接命名,如南门东街、北门东街、东马道、南马道等。东南营街、西南营街、西营街不仅表示了方位,而且说明旧时这里曾建有兵营。二是以数字命名,民俗东为上,北为上,东门以西三条南北主要街道平行排列,自然就有了头道街、二道街、三道街的名称。
                   第二类
     以街巷形状、长短、地势命名。如鹅脖巷、梯家胡同以其曲曲折折的形状而得名,短街因其仅有五六十米长而得名,下洼街则因为那里地势低洼而得名。
                   第三类
     以街巷中的标志性建筑、设施、器物命名。如东西钟楼巷和戏楼后街、大寺前街、神路街、大井街、影壁后街、县东街、铁狮口街等。其中,神路街是因为街北口对着府城隍庙,是传说中城隍爷出巡的必经之路而得名。
                   第四类
     以街市和生产作坊命名。如鱼市街、菜市街、竹竿巷等。
                   第五类
     以名人的名字命名。清末没有中山街,当时它的南段,即西大街东口以南至南门叫南大街,鼓楼至二郎庙街口叫鼓楼后街,二郎庙街口至钟楼叫钟楼前街,鼓楼至北门叫北大街。后来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将其重新命名为中山街。据1933年的《续安阳县志》记载,今老城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当时分别叫中山东街、中山西街、中山南街、中山中街(鼓楼至钟楼)和中山北街(钟楼至北门)。县西街、平安街当时称中正街。
                   第六类
     以古代官宦显贵而命名。如冠带巷。此巷因清康熙年间兵部督捕右侍郎许三礼和一位姓任的举人等显贵居住于此而得名。仁义巷因明嘉靖十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吏部尚书郭朴“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一尺又何妨”的谦让美德而得名。小颜巷因明嘉靖年间一代明儒、南京礼部右侍郎崔铣学识渊博,素有“小颜回”之美誉而得名。御路街是因为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逃往西安避难,后来回京路过安阳时途经该处而得名。
                   第七类
     以知名度高的人家姓氏命名。如姚家胡同、乔家巷、纪家巷、丁家巷等。
     如此看来,光是这些街道名字的来源就够我们研究一阵子了。在老城的这些街道里有“东府西巷”之说,城东“府”多,城西“巷”多。其实无论“府”、“巷”,还是“街”和胡同,只是名字的叫法上各不相同。总的来说,在“九府十八巷”之外的街道,可以统统归到“七十二胡同”之列。所以,在这里,我们就先暂时把它们统称为“安阳胡同”吧。
     走在安阳的胡同里,看着胡同的名称,不得其解的是,“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都是数字“九”的倍数,这难道有什么说法吗?
     安阳老城街巷的数目为何是“九”的倍数呢?这和过去营造城市时人们的思想观念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国文化的发展中一直十分关注数字,从远古到现在,人们似乎都相信数字中的某种魔力。在易卦中偶数为阴,奇数为阳。“九”在奇数中最大,所以“九”为阳之首。“九”字又隐喻永久。古时候“九”的使用要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制约,人们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也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九”在古代也是一个约数,如“九重天”、“十八层地狱”等。其实,彰德府城街道所谓“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并不是确切的数字,只是极言其多罢了。当然,有的街道名称也在变化中,关于具体的胡同名称更是众说纷纭,大致归纳如下:
             九府:
     平府、六府、林府、老府、娘娘府、洛阳府、西府、儒学府、铁拐府
           十八巷:
     豆腐巷、卜府巷、三义巷、乔家巷、小颜巷、西钟楼巷、东钟楼巷、丁家巷、唐子巷、竹竿巷、香巷、仁义巷、裴家巷、鹅脖巷、纪家巷、东冠带巷、西冠带巷、夹巷
           七十二胡同(街):
     新营街、二果园、北门东街、红庙街、甜水井街、中山街、仓巷街、后仓街、铁狮口街、平安街、二郎庙街、楼坡街、神路街、御路街、楼东街、县前街、县夹道、县西街、县东街、马号街、马号后街、西华门、渠口街、后渠街、头道街、二道街、三道街、东马道、西马道、南马道、北马道、短街、井夹道、下凹街、东南营街、西南营街、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影壁后街、南门东街、南门西街、鱼市街、白塔寺、箭夹道、雷夹道、马家夹道、学巷街、戏楼后街、学后街、西营街、大寺前街、大井街、大夫铃街、西小花园、东小花园、库口街、皮园街、北门西街、观口街、小回隆、南头道街、后卫街、辉府胡同、县胡同、九府胡同、梯家胡同、大胡同、姚家胡同、小仓口、南家胡同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点此@注册

QQ|手机版|安阳论坛 ( 豫ICP备11019084号 )    豫公网安备41050502000901

GMT+8, 2024-6-16 05: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